高中语文研修日志

时间:2024-10-31 01:18:34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日志吧,很多精彩的事用日志记录下来,可以给自己加深印象。如何写好日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研修日志,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1

自从踏上网络研修这块土地,我每天跟时间赛跑,虽然疲劳,但看到丰收的果实,便喜上眉梢。既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又为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研修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专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有这么一个平台,使我们得以向其他优秀的教师学习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管理这一方面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的教师,认识到还有一些做法不够科学。通过交流,有些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的研修,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促使不断反思自己: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研修解决了教学中许多疑难问题。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大家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研修,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自己认真完成必修作业和选修作业达40多篇,积极评判他人作业达100多次,评论他人文章达100多次,写随笔感言10多篇。通过研修,使我更熟练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及课改给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通过研修,引发了自己多层面的思考及深刻的感悟。

我积极参加网络研修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细心琢磨每一节的课程资源,对语文几大版块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如:识字教学中轻写的问题,阅读教学不能很好落实读的问题,作文教学中轻真情实感表达的问题。对做怎样一个教师更有深刻的感悟:如何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如何做反思性的语文教师?如何做研究性的语文教师?所以这次学习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旅程,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四、通过研修,激发了动力,加快了继续努力、力求完美的步伐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研修的动力将驱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惰性、无计划性,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2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悉心领会、积极实践,以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谈一下习体会。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在理解这些基本理念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语文教学对象的全体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不是为少数尖子学生设计的。例如,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祖国语文是祖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作为首要目的,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语文课程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语文素质培育的全面性。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的有机结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大发展和突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和性学习,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发展和突破。具体表现在一有利于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有两个通道:即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两个渠道是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两翼”,相辅相成,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有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大大增强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三有利于各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的思路,沿着更新的目标去探索、前进,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的进行设计活动,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

以往的教学突出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将“过程和方法”提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的重要高度来强调,无疑是对旧教育思想的有利反抗。关注“过程和方法”,既遵循了人的的规律。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老师并不陌生 ,但是,从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把他们列为三重之一,就是要强化观念,坚决落实,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首先,“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尽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在不少老师的眼里“主导”即“领导”,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课堂所有环节的设计都按着自己的思路,运行在自己设计的框架之中,而学生永远是教师操纵的对象,在这样“主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然大打折扣。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要认真考虑才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考虑给他们创造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这样,教师必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过程。所以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必然会引起权重的转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其次,“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法向学法的转向。过去,老师设计的是教案,研究的是教法,现在,新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促使教师要把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去解决实践问题,即要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法指导上。“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法指导,并不仅是简单的学习几种方法,更有着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的深刻涵义。

冰心说:“ 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的情感的独特的语言。这语言乃是他从多读书、善融化得来的鲜明、生动、有力、甚至有音乐性的语言。”当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创作的热情,有了对自我的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已经成功了。语文教师不用将分数常挂心中,现行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正愈来愈倾向于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了写作的自由和快乐,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3

现在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文盲主要指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那今后的文盲将会改变它的内涵,改变成为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终身学习、学会学习成了时代的要求。另外,现今世界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有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尽快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这就对新时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这种专注于经济增长,不顾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就渐渐的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把学生培养成学科知识的“专家”,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是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内容繁、难、偏、旧,制约了未来人才的发展;再次是重结论、轻过程,一切为“应试”服务,虽然“素质教育”喊得很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应试教育”占绝对的优势。

以语文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本来应该是活生生的语文课被完全上成了教师教书、学生背书课,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死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有个性,更不能有批判和创新,而只需要简单的听讲和记忆就能成为掌握知识的“好学生”,只需要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复印”到考卷上就能得到高分。难道语文课非这样上不可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考试就这样考,不这样就得不到高分。

记得在90年代《中国青年报》就曾经对这种教育模式提出过批判,认为它是对孩子天性的一种“扼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现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情况下,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这正如教育部长陈至立在谈到课程改革时所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我们再不做这件事将成为千古罪人”。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