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1-15 18:06:37
【推荐】说课稿4篇

【推荐】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 教学内容

《故宫博物院》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从天安门出发,细观太和殿,略看后三宫;进入御花园,最后登临景山公园鸟瞰故宫全貌,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作者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空间概念还不是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并且,还有一些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故宫,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才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特点。

(四)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 “能力目标”: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我设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法设计

一个理想的教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导,指导归纳,让学生深入课文学习,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情景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

三、学法指导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他们怎么学。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运用以下学法:自主学习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激趣引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四)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一)激趣引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法。首先,我会采用这样一个导入语: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回到道:鸟巢、长城、故宫、圆明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其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插入视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概貌有一个视角上的把握,从解说员对故宫一些数字的介绍,让学生对故宫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品味,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由朗读课

文。

1、故宫有什么特征?

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故宫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课文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出文中所写的故宫个地方的位置,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各殿图片,例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学生填图的过程是为了让他们明确作者采用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思路,采用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板书: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三)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即描写太和殿和养心殿的部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进入下一个环节: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首先,让男生齐读课文的5-8自然段重点介绍太和殿这部分。

(板书:太和殿)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

第一组问题:5-8自然段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找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确:

例如:第5段:重点写故宫的外观特征,抓住了色彩的特点。如:湛蓝、金黄色、朱漆门等等。

第二组问题: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说一说这部分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等等。

在这里,提示学生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接下来,让女生齐读课文的17-18自然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 (板书:养心殿)

之后,提出三个问题: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主 ……此处隐藏3785个字……的应用。

例1 如图,直线a、b相

交,∠1=40°,求 ∠2、∠3、

∠ 4的度数.

变式1: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变式2:若∠2比∠1大40度,求∠4的度数。

例2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A平分∠EOC,并且∠EOC=70°,求∠BOD的

度数.

例1的设置是要学生观察图形,应用知识,要求学生会表达,即:由什么,根据什么,得到什么。变式练习渗透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例2的设置是结合前面的角平分线的知识与新知识组合,再次体会新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5.4实际应用,体会必要;

做一做,试一试

1. 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 AOB的度数,

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说明道理

2. 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

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

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

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体会学习对顶角和邻补角的价值,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

5.5小结回顾,习惯反思

为了让学生学完知识后形成反思与小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知识上、学习的方法上和后续知识的设想上进行了小结。内容如下:

1.对比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它们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1都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2都有一个公共顶点;

3都是成对出现的 ;

不同点:1邻补角要有公共边,而对顶角没有公共边;

2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只有两对, 邻补角有四对

2.今天主要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知识,我们从哪几方面研究的?

(1)从两个角位置和两个角数量关系,两方面进行了探究;

(2)从图形、文字、符号语言的转换;

(3)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我们的研究由一个角到两个角,由一条直线到两条直线,图形由简单逐渐变复杂,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想法?

期待学生能回答:

(1) 垂直(两条相交直线的特殊位置);

(2) 添加一条直线,研究三线八角;

两直线平行……

5.6分层作业,获得进步。

必做题:第8页习题5.1第1题和第2题,第9页8题写书上;第9页第7题,写本上.

选作题:如图,直线AB、CD交EF

于点G、H,∠2=∠3,∠1=70 °,求∠4的度数.

必做题要求所有的学生完成,选做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目的是初步体会对顶角相等在后续知识中怎样应用。

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图形的放缩》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我认为图形的放缩之所以放在正反比例之后、比例尺之前就是让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数对、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课前已经根据导学提纲自学了相关内容,对图形按相同的比放缩才像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首先在白板上出示字号非常小的课题《图形的放缩》几个字,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并齐读。学生根本看不见白板上写着什么,会说字太小,我问学生怎么办?学生说:放大一点。

2、我再把字放得很大,学生又会说太大了,再缩小一点。

3、这次大小调到合适,

师说“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把一些物体放大或缩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图形的放缩》。”然后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读课题入手,用白板软件,将课题由字号太小到字号太大,再到大小适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放大和缩小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如何才能画的像

1、白板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一张贺卡,问学生这是什么形?(学生回答长方形)再出示不带方格的三张图片,告诉学生分别是淘气、笑笑、小斌照着这张贺卡各自画的一张图。比较一下,谁画得像?(学生回答淘气和笑笑画得像)

2、大屏幕出示方格和原贺卡,问学生:你能在方格上画出一张和原贺卡比较像的图吗?(学生回答:能)

3、接着让学生打开事先分享在桌面上的“图形的放缩ppt第一张幻灯片”,然后试着先画一张和原图比较象的图。学生画好后,用白板展示学生小本上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出来的。

4、几个同学说完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画得像原图呢?”(学生总结出必须把长和宽都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5、再来看笑笑他们画的图。(白板出示带方格的主题图)问学生为什么笑笑和淘气画的像,而小斌画的不像呢?学生得出结论:一个长方形,不管是要把它放大还是缩小,要想画的像,必须注意什么呢?(长和宽都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二)练一练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技巧,所以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打开第一张幻灯片再画几张但是一定要画得像,画完之后再把学生请到白板前,让学生边画边说。

(三)、画一画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笑脸按照2:1的比放大;接着再让学生按照1:2的比缩小。

【设计意图:在探究新知中,我先让学生自己随意画一张图,只要画得像就可以,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论之后,再让学生按照一定得比来画,这样的设计层次鲜明,符合学生探究知识的规律。】

三、探究活动

1、白板出示29页1题,把小猫头像用刮奖的形式出现,出示题目要求,找学生口述,师填写数对。

2、出示(2)题,师生开火车方式一起完成数对表格

3、小组内每生自由选择其一用白板软件完成(3)

4、白板展示小猫头像

5、学生画完之后问学生:为什么欢欢比较像呢?再一次巩固一个长方形只有把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画得像。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推荐】说课稿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