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

时间:2024-12-09 23:42:32
【热门】物理说课稿4篇

【热门】物理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画面,简单说明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颜料的混合

让美术专业较好的学生回答:只需哪三种颜色就可得其他种颜色的颜料。

学生分析总结出红、黄蓝为三原色。

引导学生将不同的颜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课堂小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四、颜料的混合

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做一做“水三棱镜”和“七彩陀螺”。

物理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宇宙航行》,关于这节课我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教材简介,课程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小结,其中教学过程又包括下面五个部分:复习旧课,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巩固复习,布置作业,下面我将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解说。

一、教材简介

《宇宙航行》是人民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模块第7章第5节的内容。

二、课程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的曲线运动一章中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等知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原因和人造卫星的速度问题。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奠定了基础,而且本节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卫星定位系统与自动导航汽车等,更值得大家瞩目的是:我国在xxxx年,20xx年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圆了国人盼望已久的飞天之梦,为以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分析之后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发展史;

2)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并能够准确阐述其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原因;

3)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并能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4)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航天员与记者”模拟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合理表达能力;

2)学生在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世界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发展史”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 ……此处隐藏2106个字……学生想出:需要增大电阻线的长度。顺着这一思路,教师加以演示,结果出现电阻线太长,操作将很不方便的矛盾。从而,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把电阻线绕在瓷筒或胶木筒上来解决这一矛盾。对照图一,并指出,为了接线方便,在左端装上一个接线柱A。

接着,又提出该如何放置“夹子”?引导学生想出:可在筒的上方架一根金属棒,把“夹子”改装成滑片,让“滑片”穿在其中滑动。同样为了接线方便,必须在金属棒一端加上另一接线柱D(上述设计过程,教师通过自制具加以演示)。

紧接着,再指出:如果不小心让瓷筒上的线圈相碰或线圈太密造成它们互相接触,发生短路,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想出,线圈必须涂上绝缘漆。但随之又出现滑片不能与线圈接通的新矛盾。再次引导学生想出,必须把线圈与滑片接触处的绝缘漆刮掉(以上设计过程,利用电脑完成)。这样就成功设计出滑动变阻器。(出示实物,板书:2、构造)并指出调舞台灯光的亮暗就应用到滑动变阻器(前后呼应)。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分层次地提出问题,步步逼近问题的本质,主动掌握思维的技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承上启下,突出重点(约18分钟)。(板书:3、使用方法)首先,通过学生实验来完成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桌上下滑支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以及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第二,请学生根据课本P.87图7-8,将实验桌上的仪器连成电路,把滑片P滑到阻值最大的地方,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按照下表所列的项目完成实验。

实验次数

滑片P移动方向

连入电路电阻线的长度变化

连入电路电阻的大小变化

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变化

1

向A(左)端

2

向D(右)端

第三,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总结出变阻器的变阻规律:滑片越靠近固定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其次,教师表演如下实验:①使用前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接通电路,灯泡发光;②使用前将滑阻器的滑片调在阻值较小处,接通电路,烧断灯丝。引导学生总结出注意事项二:不能使通过变阻器的电流超过最大值。(板书:4、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进而总结出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知识(约2分钟)。介绍变阻器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调节电视机音量、亮度及对比度的电位器、调节台灯亮度的调光电位器等都是变阻器的具体应用。

5、提出问题,引入另一新知识(约5分钟)。滑动变阻器能够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出连入的电阻值,为了能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又可直接读出其电阻值,人们便设计出另一种变阻器电阻箱(培养学生辩证地看事物)(出示实物,并板书:〈二〉电阻箱)。在电阻箱的教学上,借助投影仪,结合多媒体教会学生读电阻箱的阻值和根据值旋定旋钮。

6、要求学生总结滑动变阻器与变阻箱的区别。

7、分层次练习,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8、布置课后实验:要求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利用纸筒,漆包线等材料制作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模型,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物理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选自《光纤通信原理》第二章第二节。

1.教材主要内容:

(1)光的反射和折射

(2)光的全反射及应用

(3)阶跃型光纤中光射线的分析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光纤通信原理》这整本教材讲述光纤通信是怎么回事的开始,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必要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次课前面已讲述过了光纤通信的优点和结构,学生对如此细小的光纤却能比粗得多的电缆传更多的电话有了新奇感。但所教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中学时所积累的知识比较薄弱。并且学习主动性较欠缺,容易对一门课,失去信心和耐心。因此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耐心至关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在对光的反射、折射及全反射的复习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光能在光纤中传波的原理及条件。

(2)理解阶跃型光纤的主要特性参数及物理意义。

2.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节课讲解用以前所学知识解释通信上的一个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并不难学,——中学知识就能解决。以此树立起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四、说教法

本节课图例采用幻灯片动画效果,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逐问逐答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起曾学过的知识(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

五、说重点和难点

1.光在介质交界面产生全反射的条件,光纤传光原理

2.阶跃型光纤主要的一些特性参数

六、说教学程序

1.导入本课内容

利用幻灯片观看几张光纤传光的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问,“那么光是怎么样才能在这么细小的光纤中向前传播的?”接下来还是自我回答,“就是应用初中学过的全反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提要。

2.本课内容

(1)复习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考虑到这些知识点对后续内容的重要性及学生的知识素质较差这两个情况,这几点内容稍加详细讲解。

首先给出一幅光的折射和反射图。讲解三个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间的关系式——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在了解了折射定律的情况下,问学生可不可能入射光线全部产生反射,提高学生用折射定律去思考这个问题。等学生回答后不马上给出答案,往下利用折射定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可以产生全反射,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2)讲授新课

应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解释光能在光纤中传播的原因及传播方式,用图加深理解,并指明为什么纤芯折射n1要大于包层折射率n2

光纤主要特性参数是本课内容的一个重点,折射率差Δ这个参数,比较好理解。重点是数值也径NA和时延差τ。讲解数值孔径时,直接给出NA的物理意义,看图加深理解。图中两条光线,一条符合全反射能向前传播另一条不符合全反射原理不能身前传播。再根据折射定律,推导出NA与折射率间的关系;时延差指的是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在光纤中传播相同的长度L时,所用的时间不同。给出这个时延差的定义后,展示一张图片,不同角度的光线走过一段光纤,路程不同所用的时间不同。由于时延差的存在会造成信号的畸变。

(3)小结

板书,边回忆,边书写本课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巩固。

●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定律:θ1=θ2

折射定律:

n1sinθ1=n2sinθ2

●光的全反射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n1>n2

90°>θ1>θc

●阶跃型光纤中光射线分析

▲阶跃型光纤中的光射线a

《【热门】物理说课稿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