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09 15:49:48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5篇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

孩子想象是以培养孩子想象力为主要目的的绘画形式,它不仅可以使孩子的思维出在兴奋阶段,也同样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更加得丰富和奇特。有些课堂如数学,语言总是在老师说教,孩子被动接收的气氛中度过的,这一点极大得限制了孩子想象的翅膀。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而实践证明,快乐的心情会使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更完美。在想象画的教学中正是可以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并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而舒适的氛围,激发孩子的兴奋点,创作欲望就会充分激发与调动。

在教学中若能试着采用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想方设法选择一些趣味性很强,创意很浓并能够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绘画课程,让孩子经过欣赏,表演,诉说,比赛等等活动,使孩子的手,眼,脑都兴奋起来,就更容易激发孩子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如在课程“美丽的小花鸭”这一教学活动中,是让孩子多多思考和发言如何去装饰这只可爱的鸭子身上的图案,可以先让孩子欣赏并引导孩子思考鸭子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样的小图案来装饰才能更加得漂亮呢?有的小朋友就会说:“可以用心形,条纹,小花,月亮。“他们还会说出很多你所想不到的东西,很是奇妙。然后再让孩子将想出来的小图案将鸭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童心“去想孩子所想,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让孩子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是孩子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发展孩子绘画创造力,而想象化完全可以凭他们尽兴自由画画,使美术教育达到理想境界。但若教师先出示了范画,接着示范范画的画法,然后让孩子依葫芦画瓢画出教师师范画的内容,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孩子的绘画技能,使孩子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孩子画的模仿化,概念化,使孩子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作意识。这是想象画教学中所不容许发生的,也是最忌讳的事情。真正的想象画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敢画,想画。

由于这些都是孩子亲自想象和幻想出来的,所以孩子能够大胆,自由的作画,并且利用画面来充分表达自己岁生活的感受。想象画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鼓励孩子多多自由作画,从而使孩子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感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笔者深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几点拙见以供讨论。

一、改变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有人认为,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到黑板上写一写,就算是双向互动了,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被动的“互动”。所谓真正的互动应要做到: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养成这种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使语文课堂能时时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比如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学过《天净沙·秋思》一文,对比很熟悉,一起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然后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判断、讨论:

1、“夕阳西下”是怎样的一种色彩?

2、“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两种观点,其一是“小桥流水人家”是温馨的,反衬出身在异乡的旅人对家乡的思念;其二是“小桥流水人家”是冷冰的,表现的是游子们孤苦伶仃和内心的孤独。

3、最后一句可否去掉“断肠”二字,有什么不同?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学生兴趣高涨,回答问题十分积极。比如,第三个问题,有同学说:“‘断肠’两字去掉好,去掉之后与上句“夕阳西下”形成工整的对仗结构”;有同学说:“怎能去掉‘断肠’两字?自古到今的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断肠”两字,如成语“肝肠寸断”、“断肠草”等,可见“断肠”两字在形容“伤心欲绝”的程度时非常贴切,去掉“断肠”两字就不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情感。

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学生在这些感兴趣的问题的诱发下,形成了争鸣的局面,群体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自然而然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参与解决课堂问题的习惯。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一次《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鲁迅在听到“左联”五烈士被枪杀的消息时的情感,教师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画面:

①鲁迅送书给白莽;

②柔石睁大眼睛听鲁迅讲“人心惟危”说;

③柔石小心翼翼地扶着鲁迅行走;

④柔石与白莽同时被捕;

⑤柔石在狱中学德文;

⑥龙华枪杀烈士现场;

⑦鲁迅提笔在悲愤中写文章;

⑧鲁迅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

与此同时,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看着一幅幅画面,伴着雄浑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讲解,营造出一个悲壮的气氛,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之中。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鲁迅写完文章后做了什么事?学生一个个发言,众说纷纭,却不乏创新精神:如鲁迅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鲁迅手抓着短短的头发,痛不欲生;鲁迅坐在书桌前,点燃一支烟,久久凝望着漆黑的夜空,一言不发,等等。学生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校内交流的步骤分为课堂观察→书面记录→组员点评→深度交流→改进建议→自我反思。

组员点评:在课堂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组员褒长贬短,旨在提升授课者的教学品位。

深度交流:进一步听取授课者的不同想法和教学追求,以谋求双方的深度沟通。

改进建议:组员面对授课者的不足或特点,在沟通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处方”。

自我反思:授课者认真消化吸收组员意见,在内省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和怎样落实大家的建议,同时校与校之 ……此处隐藏13800个字……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习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习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5

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但初一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来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生动,又能“收放”自如呢?我在一次次思考与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就必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知识与课堂教学环节相互利用,互相渗化、融合。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今反思如下: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加深对美术文化及文史知识的认识。如我上《漫画》课时,没有单纯教学生如何画漫画,而是让学生了解、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三毛”所处的生存背景和社会问题,渗化了历史知识、环保知识、社会伦理知识、旧社会的人情冷暖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等。学生有参与、思考,发表不同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在美术作品、艺术家、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设了一座心灵的、情感的桥梁。

2、加强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上课时适当渗入了历史、地理、文学、运动学、哲学、佛学、书法、音乐、舞蹈、武术等知识,不局限于美术领域里的知识传播。

3、上课有时没注重教学手段、方法方式的变化,未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未有游戏、音乐、电影、动画等易于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上欣赏课和技法理论课时,容易单调、枯燥、乏味,不够形象生动,怎样把乏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是多年来让我感到“头痛”的问题。思考暂时的办法有几个:一是借鉴“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阅读、思考,后在黑板上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方向。二是尽量多准备一些形象的资料,化“平面”的问题思考为“立体”的形象思维方式。三是让学生多参与,多发表意见、见解、疑问。老师尽量不讲出答案,由多个同学回答甚至是争论出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辩能力。这样也有少数不思考问题的“差生”趁机讲小话、废话,扰乱课堂纪律,关注这部分人的表现,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时候老师就要“一心二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也是现在某些内容教学的“困惑”之处。从长远考虑,我也在思考更换一些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的内容。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